每月書單 | 管理你的每一天:建立好習慣、鍛鍊專注力、磨練創意

書籍資訊

書名:管理你的每一天:建立好習慣、鍛鍊專注力、磨練創意
原文書名:Manage Your Day-to-Day: Build Your Routine, Find Your Focus, and Sharpen Your Creative Mind*
原文作者:99U
編者: Jocelyn K. Glei
譯者:陳維真
出版社:圓神
推薦指數(滿分五顆):🧡🧡🧡

內容簡介

這本書收集不同領域成功人士所寫的文章段落,並按主題分類收錄於四個章節中,透過不同角度和觀點說明如何更妥善管理每天的工作、習慣、行為。

名言佳句、心得和筆記

20 位企業、創意界頂尖人士的自我管理之道被收編在這本書之中,並分成建立堅實穩固的工作模式、在極易分心的世界中找到專注力、駕馭工具、和磨練創意思維四個大主題兼章節。我是抱持著看一般自我成長的書的預期開始看的,沒有事先注意到它比較像文章集錦、不那麼喜歡這種比較不連貫的敘事方式所以只給它三顆星的評價,不然其實它的每一則小文章都有自己想傳達的重點想法,淺淺地講到了蠻多可以再深想的點,可以看很快但我覺得蠻值得看看的,尤其是如果時間比較瑣碎的時候,很適合沒事就讀個其中的一兩篇~

在這邊也按書中的章節主題把一些我覺得比較有趣的點整理出來分享~

堅實穩固的工作模式

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一種習慣。 – 亞里斯多德”

第一章 堅實穩固的工作模式,《管理你的每一天》

真的很喜歡第一章引用的這句話欸,我們是由每一個現在、每一個行動和抉擇而累積、組成的,卓越與成功往往不只是單一事件或成就,而是可以回溯至先前的每一個舉動,換個角度說,如果將每個當下都認真過好、逐漸養成習慣,就自然而然會迎來卓越。

其中一段文章的作者提到很多人的時間和心思常被「回應式工作」佔據,也就是那些「回應他人的要求、回答別人的問題」的工作,反而因此「永遠沒機會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成就」,作者建議應該要「先做創意工作,再做回應工作」,判斷哪些是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工作並優先規劃、執行,然後才去處理那些回應式工作。

另一位作者提到現在是個「想關掉世界的聲音,即使只有一小時,還是得靠意志力」的環境,大量的資訊喧囂,爭著要得到我們的注意力,人們手裡又有各式各樣協助我們更快取得資訊的工具,雖然大多數時刻這樣的環境能讓我們更快取得所需、完成工作,但相對的,想「關掉世界的聲音」、獨處一段時間時,卻也相對變得困難一些。

在被很多資訊和回應式工作填充的同時,也就出現了許多其實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待辦事項,其中一位作者寫道「大多數的事情可以留到明天再做,那就明天再做吧。,身為上班族時在是不能再同意更多,管理好每一天的要點依然緊扣著對優先次序的釐清及安排,想起剛看的上一本書《高能要事時間管理術》中提到的「刪除、推遲、委託、執行」分類法,不分青紅皂白地想把所有待辦事項都趕在今天完成有時其實不實際、也不見得是最好的安排。

明確的時限可以避免某些工作拖太久,佔掉其他重要工作的時間,還能避免讓你變成工作狂,工作狂的生產力遠不如我們想像的好。”

第一章 堅實穩固的工作模式,《管理你的每一天》

這個也是身為上班族忍不住想點頭附和的一句,尤其是想起某些效率很差、一直加班的同事哈哈,我也發現如果自己長時間加班,不知不覺慢慢會開始有「反正我可以等一下加班再慢慢處理」的心態,到最後很容易反而效率下滑。這也讓我想到「帕金森定律」(Parkison’s Law)說的「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Work expand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設定明確的時限可以幫忙限制完成某項工作的時間被無限期延長、讓自己在時限內找到更有效率的方式達成重點工作目標。

另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點是「重視固定工作頻率」的重要性,這位作者提出我們不應該被動等待靈感和做事情的動力,而是要養成固定的工作習慣以幫助「建立創造力和創造動能」,讓我想起之前看的 YouTuber (好突然又隨機的連結哈哈哈)、一位全職插畫家 furrylittlepeach 在她某一集 vlog 分享的想法,她說你不該用沒有靈感和動力當藉口,然後說要等它們出現才要開始做事,而是應該要直接先開始工作,然後做事這個行為才會讓靈感和動力出現。

工作和休息同樣重要

第一章 堅實穩固的工作模式,《管理你的每一天》

這句話也是越來越有感受的一點,尤其是在這個長期在家工作的狀態下,很容易就一直工作,如果不好好安排休息時間讓自己放鬆的話真的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憂鬱感會快速累積起來,再加上讀了《一週工作 4 小時》裡面提到的「新退休」觀念後,更開始「練習退休」,好好找到生活中的平衡。

在生活中也要「找機會獨處」,讓獨處成為工作模式之中的一環,不時聆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並審視、反思自己的狀態和行為。

在極易分心的世界中找到專注力

在第二章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到可以創造「工作進度指標」、製造進度感,例如寫下待辦事項並在完成後一一劃掉等等,有了工作進度指標後,除了能更清楚掌握目前的工作進度以外,也能在心理上更有逐步完成事情的感覺、替自己增添做事的動力。另一位作者也提到可以在做事時交替做必須與不必耗費心力的事,以增加創意與效率。

駕馭工具

如同在第一章的心得中提到的,現代人的手裡有各式各樣協助我們更快取得資訊、完成工作的工具,然而如何好好使用工具而不是反過來被工具所綁架、控制就成了新的必修課題。其中一位作者提醒讀者要「謹慎使用社群媒體」,如同之前在 Netflix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The Social Dilemma 》心得中討論到的,這位作者也特別強調「所有工具的力量都取決在使用者的意圖」,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媒介,甚至通常是以良善為立意、因為想要解決使用者痛點而被製造的,但使用工具後的最終產出仍取決於使用者的用法和意圖。

另一位作者也分享了她在這個資訊時代下找回獨處時間的平衡方式,如同猶太教中每週一天用以休息、在精神層面記念思考、並花時間陪伴家人的安息日,作者和家人也會每周定期關掉科技產品一天,作為「科技安息日」。我自己自從之前某個周末家裡突然斷網斷電結果意外找到清淨之後,也開始會盡量每周找個半天的時間刻意不用網路、不看螢幕,只是半天而已竟然還要這樣刻意練習,想到都覺得有點羞愧,但現在的生活真的是工作、娛樂都幾乎離不開螢幕,偶爾有這樣的「科技斷食」能讓自己重新平衡、專注在非數位世界,我覺得很舒服~

磨練創意思維

最後第四章也有一點讓我覺得很有共鳴,其中一位作者提到「不必要的創作」的概念,也就是「單純為了自己投入的創意行為」。作者發現許多不同領域的頂尖人物都不約而同地有進行這種「不必要的創作」的習慣,說這種創意行為雖然通常沒有直接的商業效益,但「似乎能釋放現在的熱情與想法」,並激發更多靈感與能量、讓其他方面做事的效益也能跟著有所提升。

結語

因為是收編許多不同作者的文章們而集成的一本書,所以每個人寫出的重點都不太一樣,點跟點之間也都很跳躍,但卻也能從中看出一些互相呼應、不謀而合的共同主題,覺得很有趣~雖然沒有對各個觀點的更深入討論,但仍然是個可以提供很多不同新想法和刺激的書!如果你有其他推薦的書籍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