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終於找到在美國看中文書的管道了!感恩圖書館、讚嘆圖書館 Q__Q 瀏覽著可以立刻借閱的書然後就撞見了這本《高能要事時間管理術》,一開始看的時候因為作者的語調跟我不太合所以一直在心裡翻白眼挑毛病哈哈哈,但還沒看完序章就漸漸被他的內容抓住了,含金量高而且有提供許多明確的表單、步驟可以循序漸進練習,比起一般心靈成長類別的書甚至更像工具書,很實用!
書籍資訊
書名:高能要事時間管理術:把重要的事,做到極致
作者:葉武濱
出版社:方智
推薦指數(滿分五顆):🧡🧡🧡🧡
內容簡介
這本書透過循序漸進的章節編排及練習課題,說明不同階段、層級的時間管理,並引導讀者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逐步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打造想要的人生。
名言佳句、心得和筆記
這本書的作者將時間管理分成九個等級,先提供了一個小小工具讓你測試自己大概在哪個階段,再按照九個階段各自依序寫了一個章節,讀者就可以看看不同階段的時間管理有哪些方法可以應用,也能從自己所在的等級開始加強練習、慢慢前往下一個階層。
但其實很多觀念是不論在哪個階層都能貫穿、通用的,只是可能會有程度上或行動上的不同,所以底下的筆記和心得會按照觀念主題整理,就不一定跟章節順序一致囉~
選擇及釐清優先次序
“不必完成所有的事情,人生不在於做了多少事,而在於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極致。”
致讀者(前言),《高能要事時間管理術》
連序章都還沒開始,只是在「致讀者」的部分我就開始畫重點了哈哈,作者在書的內容正式開始之前想提醒讀者,時間管理中重要的其實不是完成的量,而是完成了甚麼事,因此如何做選擇、排出事務的優先次序就顯得更加重要。這也讓我想到之前看一段 TED Talk 的時候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 “‘I don’t have time’ often means ‘it’s not a priority’.” (簡單翻譯的話大概是「『我沒有時間』通常代表的意思是『這不是我的優先事項』。」),時間管理常常並不只是管理「時間」,作者在書中最後也提到長遠而言人生常是「選擇大於努力」,應該也要學會理清待辦事項、夢想清單中的優先次序,並「抓大放小」。順帶一提這個 TED Talk 是 Laura Vanderkam 講的 How to gain control of your free time ,也很推薦你聽~
書中前段作者有提到幾類他覺得並沒有好好利用時間的人,但在這方面我覺得每個人有不同價值觀與優先次序,目標與想要的生活也就自然會不一樣,不能主觀定義「好好利用時間」的標準。一個人如果在乎事業勝過家庭或整天只想過優閒的生活,當然有可能是還沒有調整好生活步調,但卻也不代表他一定就是沒有善用時間,這樣的生活型態也可能是他選擇、安排後的結果,我覺得只要是有意識的安排、按自己的步調過著想要的理想生活,就是有做好時間管理。
常見的「今日待辦」概念也在一開始被作者提及,他直接地說「今日待辦」是一個謊言,會容易讓視野變得狹窄,但我認為這取決於今日待辦是如何被擬出及其背後代表的意義,做今日待辦清單並不一定代表視野就被狹隘限制於這一天,也有可能是訂好長期目標後劃分進短期,讓自己能摒除雜念先專注於分配、規劃之下每日要達成的目標。作者在書中後段也有提到可以「提前找出近期重要事務並做分解,轉為每天的行動」,而這其中「每天的行動」不也就算是 「今日待辦」 的一種嗎?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看到這個部份我就忍不住想起以前貼在工作電腦上的小紙條,還記得我之前上班的時候有一陣子事務繁雜,每天要做的事情數不勝數又有很多不同主題,那陣子的腦袋很像背景開了很多應用程式的電腦,怎麼樣都轉不過來、心理上也很煩躁,做著其中一件事的時候還要擔心其他三四五六件事的期限,後來某天就在工作筆電的邊框最上方那裡貼了一條紙膠帶,寫上 “One thing at a time”:一次只做一件事,提醒自己在這段時間內假裝今天就只有這件事要做,並專心把這個任務完成,中間跳出的任何思緒或突然接到的其他任務,就先快速用紙筆記在手邊的小冊子裡,等手上這件事做完再重新審視、安排。現實中當然偶爾還是會有這個方法不管用的時候,但大多數時刻只是這個心境上的轉換就能讓心情和做事效率都好很多~
另外一個「思維頻寬」的概念雖然不是書中的大主題但也讓我覺得很有趣,作者說如果可以就要盡量將事務提前處理,不行的話也要靠外在工具紀錄,才能排除未完成事物對大腦的干擾、避免佔據我們的思維頻寬。我之前會覺得待辦事項太多很煩躁反而無法專心,大概就是因為思維頻寬被占滿太壅擠了 XD
作者也提到平時在做事時可以採用 25 分鐘工作 + 5 分鐘休息(俗稱番茄鐘工作法 XD)的方式讓自己更能專心掌握工作進度,同時也有休息取得平衡。我用番茄鐘工作法的方式比較隨心所欲哈哈,通常是在做比較細碎的事或心裡覺得特別煩躁的時候用,因為以時間切割(工作 25 分鐘後就鈴響休息)的缺點是可能反而會打斷正在做事的心流,所以如果需要一氣呵成的事情可能就要自由調整,不見得適用。
刪除、推遲、委託、執行
對於各種事務,作者建議能按照輕重緩急分為 A :確定必須由自己親自執行的已安排、計畫內事件, B :計畫外的突發緊急事件,及 C :產生干擾卻又不那麼重要或緊急的其他事件,並「 做 A 推遲 B 紀錄 C 」,分類後排程時也按照四 D (刪除 (Delete) 、推遲 (Delay) 、委託 (Delegate) 、做 (Do))聚焦、產生更大效能,要學著「做減法,而不是加法」。
這其中的「委託」概念讓我想到之前讀的另一本書《一週工作 4 小時》提及的、將工作外包出去的概念,要想清楚哪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想去的方向、或必須自己做的事,哪些又是可以或更適合請別人協助完成的事,而不是認為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而要「做減法,而不是加法」也與 Warren Buffett 、Steve Jobs 說過的幾段話共享相似的概念。(句子比較長,我列在底下~)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ful people and really successful people is that really successful people say no to almost everything.”
– Warren Buffett
“People think focus means saying yes to the thing you’ve got to focus on. But that’s not what it means at all. It means saying no to the hundred other good ideas that there are. You have to pick carefully. I’m actually as proud of the things we haven’t done as the things I have done. Innovation is saying no to 1,000 things.”
– Steve Jobs
規劃時考量合適執行條件
不光是要先做重要的事,為了確保執行的高效率和成果的高品質,我們還應該在自己精力與能量最佳的時間,以及合適的空間裡,去做重要的事。在我們精力不夠時,可以選擇放鬆休息來補充精力。
– 第二章,《高能要事時間管理術》
除了篩選真正需要執行的事務並以大分類來排程以外,作者提出安排待辦事項時也應該考量執行各事項時所需的各種條件(STEP 子類別,S :空間、T :工具、E :精力或能量,分為高能和低精力、P:委託等待,可按委託人劃分),並找到各個事項環節的關係、以此排序,才能在條件具備時提前整批盡快完成、達成最高效率及成果。除此之外,保留一定的空白時間讓自己適當放鬆休息也很重要。
作者的 STEP 分類規劃範例看得讓我眼花撩亂但又很敬佩哈哈,可以想像熟練之後對於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人而言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在各種軟體工具資源充沛的這個時代,也許也可以借助像 Notion 等工具的力量上 STEP 標籤、進行資料化的標注管理,讓這個架構應用起來更輕鬆簡易。
反思
整天工作的人,沒有時間賺錢。這裡的「錢」代表的是成果之一。我們需要時間來反思自己所做的選擇,然後採取重要行動,這才是取得成果的關鍵。
第六章,《高能要事時間管理術》
書的後段著重在「反思」的重要性,也讓我想起在《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中「將斧頭磨利」的段落。除了計畫與行動以外,反思也是形成一個良好循環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就像產品管理中有取得用戶回饋的環節一樣,生活中在計畫、行動之餘也要時常反思檢視,才能確保自己是在正確的軌道上,並因應需求和變化及時調整、不斷精進。
滿足三圈交集
哈佛的幸福課裡提到:幸福的人生是由「快樂、優勢、有意義」這三個要素交叉重疊的部分而生。
第七章,《高能要事時間管理術》
作者在書中也提及要找到快樂、優勢、有意義這三個圈圈的交集,先寫下你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再寫下做哪些事情你會很開心快樂,最後寫下你感覺你做什麼事情比較有優勢,在三個寫下的清單中都有出現的項目,就是你三圈交集中的項目。這個概念也很像日式哲學中的 Ikigai 、生命的意義,是你所愛的、你擅長的、你能以此收費的、和世界需要的四種類別的交集。
以上就是這次的閱讀心得~總結來說我覺得這本書雖然語調我還是沒有很愛,但內容很值得一讀!畢竟語調很看個人喜好,所以還是會推薦這本書~但如同作者在書中說的,這本書的表格、表單很多,「建議大家循序漸進地使用」哈哈哈,感覺如果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接續序著慢慢練習、試試看作者建議的方法和架構的話,應該可以從中學到很多並調整成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如果你有其他推薦的書籍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