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留學日記 EP 10 | 人生勝利組

最近在 Instagram 上比較頻繁地發了一些國外生活的限時動態,收到一個很久沒聯絡朋友的回覆:「人生勝利組」,我一時之間解讀不出她是出於什麼心態發給我這五個字,而也不確定收到這樣訊息的我要怎麼解讀。

後來慢慢咀嚼著這幾個字,思考著所謂的勝利到底是什麼呢? 來美國念書後覺得有最多成長的方面可能是心態,我終於從過往讀書至上的那條窄小賽道裡抬頭,在那些徬徨、迷惘、時而驕傲時而挫折裡的日子以外,重新歸零、然後重新摸索自己想要尋找的、想要努力的。

還很清晰地記得剛來美國的前幾天和朋友聊天,和她細數了我對於未知的所有焦慮,沒辦法融入、沒辦法交到朋友、搞不定報告、作業寫不出來還有畢業找不到工作,特別是如果我花完大筆學費畢業卻沒有辦法順利上岸好像人生就會一敗塗地的恐懼,她聽完後只告訴我要開開眼界,雖然當下有一點受傷的感覺,現在卻可以了解那是什麼意思。

成功不是直線,也不是終點,以前線性地去看待人生,會覺得我走過的路一定要導向成功,所謂的五子登科又或是現在的年薪百萬提早退休,而如果我辦不到就會是徹底搞砸的大魯蛇,現在真的認識了更多人、聽了更多故事和看了更大的世界之後,才發現原來每天把自己的日子過的心滿意足,然後持續前進就是一種成功,又或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定義自己的成功,而那從來不是一個比賽又或是我們需要拼命拿來與這個當下做比較的標準。既然大家的成功都不一樣,那又哪裡有所謂的勝利和魯蛇呢。

某方面來說我可以理解我的朋友說我是人生勝利組的出發點,透過她對我的想法以及她從我表現出來的樣子,我可以想像她幫我描繪出來的人物側寫,但在我想通我自己苦苦掙扎的煩惱與焦慮以前,每次聽到這個人生勝利組的稱呼都還是有點不舒服又覺得好像在被酸一樣,因為那時我只覺得自己是個還沒達到、甚至非常焦慮自己到底能不能達到那個線性成功的人,而那個狀態的我沒有一天覺得自己成功、更遑論勝利。

越去思考自己近期在大幅變動的價值觀就越想去挖掘那些世俗下的勝利標竿,例如 Forbes 30 Under 30、十大傑出青年又或是 youtube 百萬訂閱等,我們表揚那些肉眼可見的成就,不只要有成,還要在 30 歲之前就辦到,你越年輕成功,就越是世人稱羨和仰望的標準,而我不自覺地通通內化了這些高不可攀的標準每天拿來鞭笞自己,只覺得自己輸的徹底。

但就像那篇講述每個人都有自己時區的文章提到的一樣,我們的步調從來就不一樣,甚至來到這個世界上想體會的、想追求的也通通的不一樣,在這個根本沒有標準的世界裡面為什麼又要盲目地逼迫自己追上我們現在看著好像光鮮亮麗的目標呢,特別是最近常常在想那麼多人抱怨著工作、埋怨上司嫌棄同事,也有那麼多人不發一語地埋首加班,然而儘管我們從來不是為了工作去生活,卻還是不自覺地在取捨時為工作犧牲生活,而我居然還是汲汲營營地想再擠破頭找到一份漂亮的工作,從找工作就開始給自己壓力,找到工作卻又更有壓力,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我真的要讓有沒有在美國找到工作來定義自己的成功嗎?

最近終於釐清了一些自己真正想要的、也透過這些反思慢慢找回平靜和安定,我還是會努力去學習、考試還是想要考高分,當然被當的焦慮還是存在,但更多的是因為我真的想要學好我有興趣的科目,當然還有一部份是我還是想要有個有競爭力的履歷,讓我往後在追求我想要的事物時可以有更多選擇權;我還是想在美國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那是因為我想要有在國外工作的體驗、跟想要有發揮所長的機會和想收到一份讓我更有動力努力的薪水,明明追求的事情還是一樣,但當那個動力從外在標準轉回內在動力時就不再感到焦慮跟內耗。

練習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也練習放下那些從小就習慣拿來偷偷衡量自己的無謂的標準,今天在課堂上學會了新的章節、好好地煮了一頓色香味俱佳的晚餐、照自己的步調走了一個街區,把握這些稍縱即逝的當下才是我幸福的來源,人生勝利組、與其所謂的勝利,我更想當一個認真過日子、對生活有目標和動力的普通人,而那樣平凡卻踏實的人生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