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經歷了上次鼻酸的四篇連載(沒錯立志一月要每天寫一篇文最後只產出四篇),這陣子好好的休息了一下,終於決定要重回努力連載的軌道!
雖然因為想不到 slogan 只好亂取(三月三月的部分),不過目前還是姑且先期許自己三月的下半場可以好好把握。
上次停滯的一篇裡探討了自己害怕失敗的根源,最近還是常常覺得自己在天秤的兩端裡搖擺,一邊是對失敗的恐懼、一邊是對成功的渴望。
乍聽之下可能會覺得這兩種情緒不是都會導向成功嗎?但或許是因為我面對恐懼的方式,在所謂「戰或逃」的應對方式中比較偏向逃跑,所以過去在面對害怕失敗的恐懼時,往往會選擇逃避,而這樣的逃避就會讓我更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緒裡面無法振作。
前陣子聽了很多大人學的 small talk,其中一集在講到面對焦慮時往往不是我們想太多,而是想的不夠多這點在我最近反思、面對恐懼時也得到很多收穫,感受到強烈的恐懼排山倒海而來時,雖然第一時間是想要馬上逃跑,但要是願意在那樣的情緒裡待久一點點,捫心自問自己到底害怕的是什麼,反而讓我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很多時候我感受到的恐懼往往是不理性的,身為焦慮吉娃娃,我本人很常在一些小事上感到無比憂慮和緊張,那種恐懼很像是杯弓蛇影,妳知道這件事情很小,但它背後投射出來的恐懼卻讓人窒息,從回覆訊息的用詞到職場上交付出去的報告,每當按下送出之後,內心常常就開始無限放大那種焦急又無法安定下來的感受,最近才終於練習停在那個影子裡面,看看燭火前投射出來的遮蔽物到底是什麼,然後發現搞砸了一件事情其實並不會毀天滅地(?)
以回覆訊息來說,我的思考邏輯有點像是:字斟句酌確定這樣OK(平緩爬山)>送出訊息(馬上貼近懸崖邊邊),掉下那個懸崖就是墜入我整個人的失敗裡面,然而其實這只是生活裡一個小片刻,就算自己送出的訊息真的不得體得罪了對方,其實我也不是失敗,而頂多是損失一段友情或使一段關係受損,但因為失敗是一個過於威嚇而讓我恐懼的一個狀態,我往往無法精準地劃分一個小地方的受挫不代表我整個人的失敗,就好像冷靜下來才發現跌倒破皮不至於讓我需要前進加護病房那種感覺。
原來那個影子是對失敗的恐懼。
對失敗的恐懼,更精確一點來說或許是對人生失敗的恐懼就是心裡迴盪著的 should’ve, could’ve。「妳本來可以更好」這種應該要激勵人心的話不知曾幾何時成了一條掛在脖子上的繩索,妳往哪裡去,都感受到那個繩索在變緊,變成一個「妳要是沒有更好,就是人生失敗」的警鐘。
以前更嚴重的時候常常覺得「好還可以更好」是一句永遠找不到解脫的話,如果總是可以更好,那就永遠沒有夠好,而這就表示自己永遠不夠好,每當以這種模式思考就覺得頭皮發麻,做什麼都不夠好的習得性無助,才是真正導向失敗的根源。
天秤的另一端是對成功的渴望。
最近看了很多職場相關的正向影片,發自內心地希望自己可以是一個產出更有價值、工作更有效率的成功人士,那種辦公室女強人的形象還是在我內心裡閃爍著,期待自己有天也能像偶像劇女主角一樣,穿著優雅的套裝,開著名車把鑰匙交給助理後帥氣地踩著高跟鞋進公司準備大展身手,就像現在完成交辦的事項後心裡湧現的小小成就感放大一百倍那樣,由衷地對自己做的事情有熱情、對自己前進的方向有目標。
這種對成功的渴望,面對追求更好的心情相對來說更健康一點,知道現在已經很好了,但還可以更好,因為人是會不斷成長和進步的,每天每天都做到自己的最好,未來就可以更好,這種在內心升起的小小鬥志就像野外求生裡剛被點燃的火花一樣搖曳而一吹就滅,但還是在升起的時候感到溫暖而踏實,雖然不容易,但記錄下這篇此時此刻的心情,或許就是把這個小小的火花安放在木堆裡升起營火吧。
三月三月,希望拉著我們前進的,都可以是出於對成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