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月 | 妳已經很棒了!

週日起來慢慢地過日子,整理房間、聽 Podcast、然後出門做瑜珈,在曬到太陽的時候突然覺得其實我們走到這裡都很棒了。

前幾周大概是近期自信心的低谷,覺得自己在蹉跎人生、浪費時間又一事無成,拼命看著同年齡的人走到哪裡,又想著自己為什麼還在原地踏步。很多時刻都覺得自己已經用盡全力了,卻好像怎麼樣都不夠,barely holding on, 大概是這種感覺,所有的力氣光是維持現在的生活就已經用罄了,要怎麼再往前。

現在雖然說不上真的以自己為榮,但至少可以慢慢肯定自己走過的路。
人生的成就都是比較出來的,在那個比較裡常常丟失我們真正在乎的,而不小心變成無意義的競爭。以我目前來說最容易被比較的就是薪水,月薪多少年終多少,當別人加薪幅度比自己還高的時候好像瞬間就抽掉了我自己在這份工作上的努力。花了一些時間調適,才體會到現階段的薪水不能也不該定義我在工作上的產值,也不代表我這個人的潛力或未來。

在資本主義裡好像很容易把所有事情都量化,但在數字以外,我們還有很多不能量化或比較的事情,例如和家人相處時的笑聲、和朋友談心時的交流、還有和自己相處時得到的平靜,跟在工作上得到的成就感和成長,然而撇除數字,這些生活裡的回憶才是真正造就我們是誰的事物。當然寫到這邊並不代表我支持低薪或是用愛發電,而是更希望在自己可掌控的範圍內最高限度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收入、在無法掌握的部份就不要用數字去定義自己。

放下量化的數字,才不會不停地想和他人比較,所謂人比人氣死人、蛋餅比蛋餅起司蛋餅,每次在內心鑽牛角尖到後來,都只會突然想到,這些比較都是徒勞無功的。今天比贏了如何、比輸了又如何,生活是自己在過的。我認知到的「比較」是從小時候考試的排名開始,但或許那只是一個客觀的標準讓妳知道妳的成績落在哪個區間,而不是病態地希望學生去惡性競爭來看誰的排名比較前面,知識是自己的,考第一名和考最後一名,只要那份知識有被吸收、融會貫通,排名真的可以定義我們的學習嗎?

在我目前的理想裡,看待量化指標的方式比較希望把那個當作一個客觀地參考,例如我可以去知道這個產業或公司的平均薪資是多少,進而用這些資訊去調整自己的期待來談薪水,而不要把這些量化指標抓出來和身邊的人一項一項地檢核比較,因為那樣的比較比贏了不值得優越、比輸了也不值得難過,所以又何必讓自己徒增煩惱呢。

三月三月,放下比較,我們都已經很棒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